據新華社消息,印花稅法草案二審稿6月7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根據草案二審稿,現行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不變。
6月8日,券商概念指數早盤低開后大幅上揚,之后震蕩回調,其中個股光大證券漲停。
分析人士指出,券商股自身受大盤影響大,上半年總體呈現低迷狀態,下半年迎來解禁潮,退出股價直接決定股東盈虧。
下半年迎解禁潮
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整理發現,2021年年內共計19家券商解禁股份,有的機構年內有兩次解禁,解禁股共計219.7億股,實際可流通總計股數為219.7億股,實際可流通股總市值為3365.8億元。
從類型來看,今年年內解禁股份主要是定增機構配售股份和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記者注意到,去年券商機構紛紛通過上市、定增等方式“融資補血”,而券商股也經歷了大漲后的震蕩回調。
從時間來看,券商解禁潮主要是在下半年,涉及172.9億股解禁股份,共計2810.5億元總市值。
從累計已解禁次數來看,西部證券、海通證券、東方證券歷史解禁次數靠前。新上市的國聯證券、中銀證券、中金公司、中泰證券目前解禁次數較少。
2021年內券商股解禁情況,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國際金融報》記者整理
有人歡喜有人憂
退出股價直接決定股東盈虧。
去年11月份登陸A股的中金公司,其發行價為28.78元/股。今年5月6日,該公司首發機構配售股份“解禁”,解禁數量有6073萬股。倘若首發機構在5月6日至6月8日之間拋售所持股票,按退出平均價53.78元/股計算,每股盈利25元/股,共計盈利15.18億元。
中泰證券去年6月上市后的股價“起伏”較大,上市發行價為4.38元/股。今年6月3日,中泰證券有超19億股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迎來解禁,按6月3日至6月8日期間10.59元/股的均價計算,每股盈利6.21元/股,共計賺近118億元。
相比于首發原股東,市場更加關注“再融資”新政后“入場”的定增股東收益情況,尤其是那些參與同行定增的券商,最短鎖定期6個月后財務投資情況如何?
第一創業去年7月完成42億元定增募資,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浙商證券5家同行機構參與定增,定增價格為6元/股,63000萬股配售股份的解禁時間為今年1月22日。1月22日至今,第一創業期間最低價為6.13元/股,最高價為8.48元/股,均價為7.46元/股。按照第一創業期間均價為退出價計算,每股賺1.46元/股,解禁4500萬股的中信證券按此價可賺6570萬元。
南京證券去年11月落地定增,實際募資縮水至43.75億元,增發價格為11.29元/股。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安信證券等機構是此次定增機構投資人,今年5月6日所持的32110.72萬股配售股份迎來“解禁”。5月6日至今,南京證券期間最低股價為8.26元/股,最高股價為9.94元/股,均價為9.16元/股。假設按照期間最高價9.94元/股退出,每股也還虧損1.35元/股。
低迷狀態能否扭轉
解禁潮下,券商股價走勢也“牽動人心”。
今年以來,券商股整體呈現“低迷”態勢,年內也受券商合并傳聞、印花稅等消息影響出現異動。6月8日,券商概念指數收漲,26只券商概念股上漲,其中光大證券漲停。券商概念最新市盈率PE(TTM,整體法)為26.23倍。
對于券商股股價的整體低迷表現,增量研究院院長、如是資本董事總經理張奧平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分析,一是整體市場行情不好,市場交易量下降,影響證券公司的傭金收入、自營盤投資收益等,2021年后月成交量逐月遞減,連續多日成交金額未突破萬億,影響證券公司業績。另外,券商股對市場流動性較為敏感,流動性收緊時,股市中的錢變少,券商股價格低迷。
二是機構參與券商股投資力度較弱,沒有大量的資金支撐導致券商股表現不如預期。
三是6月份券商股迎來解禁潮,解禁后一部分投資者獲利出局、一部分大股東拋售套現,造成股價變低。
券商股上半年以低迷狀態為主,下半年情況如何?
國聯證券近日在研報中指出,短期而言,牛市缺位,證券板塊存在補漲機會;中期來看,資本市場改革提速,市場有望迎來良機;長期展望,中資券業發展呈現國家化、數字化、重資產化和集中化趨勢。建議關注龍頭券商、互聯網券商、投行業務具備優勢的券商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