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經濟傳媒  > 快訊

交易系統通過技術驗收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6月底前啟動上線交易

2021-09-29 15:26:13   國際金融報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又有新進展!

根據上海聯交所官方微信6月7日公開披露,上海聯交所召開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技術驗收會。與會專家審查了驗收總結、第三方測試、用戶報告、技術文檔等項目文檔,查看了系統功能演示,對系統建設表示肯定,一致認為系統建設符合要求、運行穩定、資料齊全規范,同意交易系統通過驗收。

作為全國碳市場建設中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此次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的技術驗收通過,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上線提供了重要保障。

6月底前啟動上線交易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上線進入了最后沖刺階段。在生態環境部5月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我部已組織有關單位完成上線交易模擬測試和真實資金測試,正在組織開展上線交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擬于今年6月底前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籌謀已久。2017年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組織召開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啟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宣布正式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確定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別作為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的牽頭省市,北京市、天津市、江蘇省、福建省、廣東省、重慶市、深圳市共同參與系統建設和運維。

2020年底,生態環境部以部門規章形式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規定了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市場參與主體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以及全國碳市場運行的關鍵環節和工作要求。印發了《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公布包括發電企業和自備電廠在內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正式啟動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全國碳市場覆蓋排放量超過40億噸,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今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又陸續發布了《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指南(試行)》《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等技術規范,印發了《碳排放權登記管理規則(試行)》《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規則(試行)》和《碳排放權結算管理規則(試行)》等市場管理規則,并組織開展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配額核定等工作。

“當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建設和制度體系設計已完成且滿足上線要求,計劃6月底啟動上線交易。”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在5月28日舉辦的“綠色金融低碳未來”主題論壇上表示,目前建設了相對完善的基礎架構體系,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以穩步推進為原則,逐步納入其他七大行業;建設了相對完善的頂層政策架構體系,交易制度層面將推出“1+6”配套細則,確保全國碳交易規范化開展。下一步將建立全國碳市場風險管理機制,交易前限制,交易中檢查和監控,交易后督導。

據悉,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產品為碳排放配額,生態環境部可以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適時增加其他交易產品。而交易主體包括重點排放單位以及符合國家有關交易規則的機構和個人。交易方式上,碳排放權交易通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進行,可以采取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者其他符合規定的方式。

建成全球最大碳排放現貨市場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上線意義重大。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趙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國碳交易市場對于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有著深遠的意義,尤其是對于首批被納入交易的2225家電力市場。趙越從三方面作出解析:

首先,電力的碳排放在我國碳排放結構中占比最大,降碳壓力也最大。全國碳交易市場開啟后,電力行業的碳排放核查體系與并網體系有望進一步完善,對于實現“雙碳目標”與行業內機制完善有著較大的作用。

其次,電力企業在碳市場中表現出色后,其余七大行業也有望被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當然,其余的七大行業仍會在地方試點與全國碳交易市場進行平行交易,但被納入到全國碳交易市場后,無論是成交量還是交易成本都有望進一步改善。所以,首先被納入的電力企業對于其他行業來說有著“投石問路”的意義。

再次,除了碳排放配額以外,中國核證自愿減排機制(CCER)對于企業來說會增強主觀的減排意識,在滿足排放要求的基礎上,CCER的交易仍會對企業的減排成本與額外利潤有著實質性幫助。雖然CCER的交易占比僅有5%,但作為全國碳交易市場中的交易品種,也為未來我國碳交易市場實現市場化與金融化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未來“碳信用”將會產生深刻影響。“全國性碳市場交易的啟動應該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作為一個全新的以碳量為交易單位的金融交易系統的產生到日趨完善,會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社會發展和治理等都會產生更大的影響以及推動作用”。

祁海珅補充道,雖然我國目前的碳交易水平和歐盟等國家還有差距,但我國作為碳排放大國,參與交易的主體和領域眾多,也在積極探索“手工核算”碳排放向“在線監測”方向發展,這會催生更多商業機會,利好低碳經濟發展。

“將來的‘碳信用’發揮的作用不亞于銀行金融領域的‘金融信用’,對企業、個人和各機構都會產生深刻影響,因為我們都是碳排放的主體,都有責任和義務減排,將來甚至像股票基金市場那樣可以參與交易、投資。”祁海珅指出,碳市場交易的品種主要是排放的配額交易,自愿減排交易也會進入到碳市場流通,將來可能還會有期貨交易的品種進入碳市場,來豐富碳交易市場的活力和交易熱情,促進節能減排的低碳經濟、低碳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

全國碳市場開市鳴鑼在即,未來,上海還將做哪些努力?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小全在“綠色金融低碳未來”主題論壇上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積極推進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努力建成全球最大的碳排放現貨市場,扎實穩妥地把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好、運行好;

二是加快碳金融創新步伐,進一步增強市場價格發現能力,發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資源和能力優勢發展碳金融,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碳金融中心;

三是建設氣候投融資服務平臺,積極開展氣候投融資體系建設,開發氣候投融資創新產品,打造國際綠色資產配置中心;

四是以碳普惠體系為載體,推進長三角環境權益市場互聯互通;

五是積極構建長三角碳中和行動聯盟,培育碳市場生態圈,樹立上海國際碳交易中心形象。

相關內容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投稿合作| 法律聲明|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 ? 2020 經濟傳媒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990 358 869@qq.com

爽爽爽无码色视频|91无码大片高清免费|黄色三级片动态图|高a片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