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買公寓,那就是一個坑!”諸如此類的聲音充斥在市場中;與此同時不斷有新的商業公寓項目入市,一些投資客摩拳擦掌,緊緊盯著那些優質的公寓盤,一旦有機會就會毫不猶豫地買入……商業公寓是頗具爭議的存在。
對于鄭州的商業公寓而言,眼下正處在艱難時刻。
據河南商報記者了解,目前,鄭州的商業公寓面臨“天量”庫存難以去化的難題。商業公寓市場出現供遠大于求,庫存及去化周期不斷攀升,甚至已經陷入惡性循環。
鄭州商業公寓的庫存,去化或需8年
貝殼研究院市場調研數據顯示,鄭州公寓成交均價持續下降,與2020年相比下降了2%,與2019年相比下降了19%。而2016年以來,鄭州公寓供應呈爆發式增長,累計供應面積為860萬㎡,累計成交537萬㎡,庫存量達394萬㎡,去化周期達95個月(約8年)。
鄭州的商業公寓為何仍在不斷供應?據河南商報記者了解,根據規劃的要求,土地開發講究配套齊全,出讓的住宅用地需要配備商業用地,開發商拿到土地后會追求更高的利潤,配備的商業用地本來應該開發成商場或者寫字樓,但出于利潤的考慮開發商基本上仍會開發成商業公寓。
2016年下半年以來,鄭州房地產市場迎來爆發式發展,鄭州住宅供不應求,購房熱情高漲,住宅開始限貸限購,投資、居住需求傳導到公寓,公寓量價齊漲,供不應求。
住宅地產市場火爆,帶動商業地產的高爆發期,商辦土地開始入市,根據常規經驗,從拿地到銷售需要6~8月時間,2017年第二季度,這批商業公寓入市,供應量開始增加,僅2017年一年就供應了200多萬㎡,供遠大于求,此后幾年,一直處在供大于求階段。
2019年住宅市場由熱轉冷,公寓市場亦受到影響,去化量開始下降,庫存持續攀升。2020年的疫情更是雪上加霜,公寓市場哀鴻遍野,庫存及去化周期直線上升。
難賣,為何依然有大量商業公寓入市
第一,從土地端來說,商業用地還在源源不斷流入。根據土地出讓規則,住宅用地尤其是城改用地,必須配建一部分商業用地。商業用地只能規劃商鋪、商場、公寓、寫字樓,雖然開發商也明白,在目前的市場狀況下,公寓也開始難賣,但相對于寫字樓和商場,公寓面積小、總價低、門檻低,所以無論是從開發難度、市場接受度、資金投入量還是回款速度,公寓類產品都是開發商的首選,其結果就是形成天量庫存,量價齊跌。
第二,除去供大于求的因素外,低門檻投資型公寓產品雖然擁有廣闊的客群,但租金連續多年下滑、投資回報率不佳,是很多投資客放棄公寓的主要原因。2017~2020年鄭州租賃租金每年平均下降7%,2020年鄭州租金25.96元/㎡/月,同比下降9%。2017~2020年鄭州主城區租賃回報率僅在2%~3%。
第三,自住客戶消費需求發生了改變,現在購房、換房成本較高,一部分剛需客戶選擇一步到位,現在住宅成交呈現一個最大的變化,即90至120㎡面積段的成交占比最大,90㎡以下占比最小。與其買個小戶型過渡兩三年再置換,不如一步到位。
第四,交易稅費高、流動性差,眾所周知,相比住宅,公寓最大的一個難題就是流動性差,20%左右的交易稅費,堵死了很多公寓交易的出路。
第五,消費者認知發生了改變,無論是自住還是投資,經過鄭州3年房地產橫盤之后,消費者對市場、對樓盤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認知和判斷,購房觀念更加趨于理性。對于出售困難、出租不確定性太大的商辦類產品,更加謹慎。
此外,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房地產行業的變化、房炒不住的基調下,賣方市場的不斷供應、投資客不斷剝離……多方因素造成了鄭州公寓的困境。
解讀
“商改住”或是商業公寓未來的出路
2016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公布了一系列重磅新政,特別指出“允許改建房屋用于租賃”,其中允許“商改住”成為一大亮點。
據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在去化壓力下,商業地產的商改住政策具有多重優勢。被合理改建成租賃住房的商業用房對外出租,有利于盤活商業存量房源。
商業用房原本是使用商水商電,成本比較高,一旦商業用房按規定改建為租賃住房對外出租,可以使用民水民電,這樣就降低了租客的生活成本,減輕了租客的租房費用。
鄭州將放寬“商改住”的相關政策已經提出多年。業內將“商改住”視為商業地產的新驅動。但目前來看,盡管聲音早已發出,這項政策在執行層面,仍沒有確定的消息出臺。
欣喜的是,從2019年開始,商辦土地供應量已經逐年減少。與此同時,還有很多調控政策需要相關部門去優化,化解高庫存風險,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記者 張超凡 高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