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第二屆)中國不銹鋼管高峰論壇”在松陽召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財務資產部副處長李嵩表示,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不銹鋼管生產、消費和出口國,生產規模和質量水平達到國際水平,自給率超過90%。
李嵩表示,不銹鋼產業是鋼鐵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鋼鐵產品中的重要鋼材品種,屬于高附加值產品。2020年我國不銹鋼產量為3014萬噸,占全球的比重超過59%。不銹鋼管是不銹鋼的主要產品之一,是裝備制造、能源化工、海洋工程和供水、裝飾等民用領域建設的重要材料。
“雖然目前不銹鋼管基本能夠滿足下游行業對品種、規格、質量的要求。但也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產業集中度低、環保嚴控等共性問題。”李嵩表示,下一步行業需要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實現與下游行業的共同成長。
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龍強表示,2000-2015年我國鋼管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鋼管年產量由933.8萬噸增至9827.2萬噸,年均增長17.0%。鋼管表觀消費量由938.1萬噸到8935.4萬噸,年均增長16.2%。2015年以來,中國鋼管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期,產品種類和質量大幅提高。
張龍強表示,鋼鐵標準化發展與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鋼鐵行業發展緊密相連。目前,我國現有鋼管國家、行業、團體標準共138項,其中國家標準86項,行業標準35項,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團體標準17項。產品標準覆蓋了石油、化工、建筑、機械、能源、交通、軍工等各應用領域的鋼管產品。
張龍強說,下一步,鋼鐵行業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行業為目標,堅持標準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標準與質量提升相結合、國標與行標/團標相結合、國內與國際標準相結合原則,滿足全產業鏈及國防等各領域對鋼鐵標準使用和國際貿易需求。
他介紹,目前,鋼鐵行業正在積極落實“2021年國家標準體系優化試點工作方案”要求,按照整合一批、提出一批、修訂一批、廢止一批、轉化一批和采信一批原則,進一步建立鋼鐵行業結構合理、動態平衡、銜接配套的標準體系。鋼管專業也正在積極開展標準適用性調查和新項目征集。
張龍強指出,中國鋼管標準對鋼管行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是行業經濟活動的技術支撐,是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制度,有效助力企業品牌建設和效益提升,積極促進新產品開發和推廣應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表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入,全球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高質量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材料是制造業的兩大“底盤技術”,支撐制造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干勇指出,未來要從建立完善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完成數字化補課、夯實智能制造基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產業推進機制、構建協同發展平臺,研究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推進大數據應用、提高企業智能決策水平六大任務,以及智能制造強基、固本、提智工程,專業機構培育工程,專業人員智能轉型工程,產品質量認證平臺工程四大工程入手,推進鋼鐵行業智能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