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今年科創板上市量居全國各大城市榜首
7月22日,蘇州瑞可達連接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蘇州仕凈環??萍脊煞萦邢薰驹谏罱凰鶆摌I板上市,至此,蘇州上市公司數量邁入“200+”時代,上市總數繼續保持全國地級市第一。
“硬科技支撐與軟服務加持,讓蘇州企業頻頻亮相資本市場、全面開花。” 蘇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黨組書記謝善鴻認為,蘇州“高光時刻”的背后,是資本市場與硬科技實力的有機互動,蘇州連通了資本市場與區域經濟的對接路徑。
今年科創板上市量居全國各大城市榜首
剛剛上市的瑞可達深耕行業十余年,是業內知名的具有光、電、微波連接器研發和生產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瑞可達已成為中興通訊射頻連接器第一大供應商、蔚來汽車換電連接器獨家供應商。
有趣的是,2019年7月22日,蘇州企業華興源創憑借“688001”的證券代碼,拉開了科創板的大幕;2021年7月22日,同為蘇州企業的瑞可達,則成為了科創板開市兩周年的里程碑??苿摪鍍芍苣曜蕴K州起又自蘇州止,蘇州儼然成為研究科創板成果的絕佳樣本。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兩年間,科創板已成為蘇州企業集中上市板塊,目前已增至33家,占科創板企業總數的11%,位列全國地級市第一名。其中,今年就有13家企業登陸科創板,占了蘇州今年新上市公司一大半,蘇州的科創板新增量居全國各大城市榜首。
科創板上市數量激增的同時,科創“成色”亦讓人關注。蘇州33家科創板上市公司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有14家曾被認定為“獨角獸”培育企業,17家曾獲“瞪羚企業”認定,18家企業獲評各級單項冠軍及專精特新企業稱號。謝善鴻認為,科創企業脫穎而出是蘇州創新發展的實力呈現,暢通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的循環機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厚實的制造業基礎支撐起“蘇州板塊”
1994年1月6日,蘇州物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為蘇州市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近30年間,蘇州公司的上市熱情不減。2015年末,蘇州境內外上市公司突破100家,如今突破200家,從100家到200家只用了5年半。
蘇州上市板塊的飛速發展,離不開工業制造業支撐。作為國內制造業體系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為完備的城市之一,2020年蘇州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4824億元。相對應的是,截至2020年底,蘇州市上市公司總市值約1.79萬億元,其中工業制造業貢獻約1.47萬億元,占據八成以上。
“蘇州上市公司分布特征與蘇州的產業結構高度吻合,體現為‘三個75%’,制造業企業占比約75%,高新技術企業占比約75%,民營企業占比約75%。”東吳證券有關專家分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四大先導產業已成為蘇州未來發展的戰略增長點,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21.8%,與當前資本市場改革側重扶持的行業導向相一致。
2021年,蘇州接連涌現兩家千億市值龍頭企業。5月,被譽為“掃地機器人第一股”的科沃斯股價經歷強勢漲停,創下歷史新高,市值突破千億。7月,煉化龍頭東方盛虹成為繼科沃斯之后,今年第二家躋身“千億俱樂部”的蘇州上市公司。
千億市值上市公司的脫穎而出,越來越多“火車頭”企業的帶動,推動“蘇州板塊”更進一步做大做強。截至2020年底,蘇州企業歷年累計通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近4000億,有力支撐了實體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市場為企業提供高效的資源配置平臺,企業為市場帶來示范聚集效應。
打造金融功能性中心服務實體經濟
“從產業培育到政策支持,從上市輔導到資金配套,多層次的對接服務,讓企業上市‘朋友圈’不斷擴大。” 蘇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圍繞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這條主線,蘇州實現了“組建儲備一批、重點培育一批、輔導一批、申報一批、掛牌一批”梯隊建設成果,目前報會、報所企業52家,輔導企業80家,為上市力量的穩步壯大提供了后備支持。
“在支持科技創新、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資本市場發揮著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謝善鴻認為,在推動生產要素向更具前景、更具活力的領域轉移和集聚上,金融發揮著重要作用,更多創新企業逐鹿資本市場,資本市場顯現創新驅動的示范效應。
為此,今年6月召開的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會議,蘇州旗幟鮮明提出金融“四標桿、一中心”目標:打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數字金融創新、產業資本集聚、金融開放合作標桿城市,建設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有良好協同增強效應的功能性金融中心。“這個戰略目標的核心,就是金融為實體經濟、創新經濟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支撐和服務。”謝善鴻說。